清理电脑突发奇想!分享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速来收藏
<配资注册>清理电脑突发奇想!分享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速来收藏配资注册>
今天清理电脑,正准备把一些笔记文档删掉,突然想可以把笔记分享出来,帮助更多想要学习和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朋友~
以下是对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的总结和整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起来
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 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增加一单位所导致的货币供给增加
5.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6.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7.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8.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 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 动性陷阱。
9.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10.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1.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 策。
12.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3. 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 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 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 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清理电脑突发奇想!分享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速来收藏,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16. 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 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7. 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解答题
1. 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 消费函数c二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 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 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 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 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 (即G二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 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 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 收和进口。
3. 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 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 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 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4. 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 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 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 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5. 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和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 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是政府“稳定经济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 策有:自动变动的税收(特别累进税制)、政府转移支付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6. 简述超额准备金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市场利率变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
答:超额准备金指“银行实际贷款低于本身贷款能力",其差额部分就是超额准备金。产生原 因在于: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企业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意借款,或银行认为利率 太低不愿意贷出等等。对商业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是负债业务,如果不能放贷出去,同样要 付出存款利息,增加成本。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将刺激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从而超额 准备金减少。反之,准备金增加。
7. 画图用AD-AS模型简要说明经济滞胀的成因?
答:滞胀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发生 在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主要是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提 价,石油依赖程度高的国家进口原油价格上升,导致国内生产成本提高,总供给下降的冲击。
画图: 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由于总供给刺激,AS1移动到AS2,均衡点发生移动,这时国民收入下 降,有Y1到Y2,失业率增加;同时价格水平也上升,有P1上升到P2,出现通胀。
其他重点概念
1、 通货膨胀
(1) 含义和度量
通货膨胀是指多种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的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价值 持续下跌的过程。
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GDP冲减指数。
(2) 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助动型等几种类型。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和隐蔽型两种。
按物价水平上涨的程度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
(3) 通胀对经济的影响
它对财富和收入起着重新分配的作用;它对产量、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能发生影响。
2、 通货紧缩
物价总水平明显持续下跌的过程。通货紧缩时期抑制消费和投资,失业规模扩大,经济增长 速度下降;并由于企业偿债能力和贷款意愿不强,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金融风险。
3.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从高涨到低潮上下反复波动的循环过程。
种类:(1) “长周期''或“长波”,其长度平均约50年左右,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徳拉耶夫提 出,故又称为“康德拉耶夫周期二
(2) “建筑周期"。其长度平均约15年到20年左右经济学最低工资分析图示,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故又称 为“库兹涅茨周期"。
(3) 中长期或中波。其长度平均约8年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故又称为“朱 格拉周期二
(4) 短周期或短波。其长度平均约40个月,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故又称为“基钦周期"。
此外,还有两种经济的波动形式:季节性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4. 经济增长
(1) 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其衡量标准就是一国商品 和劳务总量,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经济增长不同 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 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
(2) 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 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3) 经济增长模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在于研究经济稳定增长的长期条件,也就是 在长期内如何达到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以及在适当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这一目标, 注重研究如何控制各种经济变量使其满足稳定增长条件。为了表述、说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 系,经济学家们建立起各自的教学模型,并用它来概括经济增长的理论。这些模型主要有哈 罗徳一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及新剑桥模型。
(4) 经济增长极限理论:又称“零经济增长论”。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70年代美 国学者梅多斯等人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建立一个“世界模型",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 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加速的工业化;⑵快速的人口增长;(3) 广泛的营养不良;(4)有限资源的耗竭;(5)日益恶化的环境。他们认为为避免世界经济的崩 溃,就要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生态平衡环境清理电脑突发奇想!分享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速来收藏,控制经济发展,实行“零经济增长”。
5. 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一种高 度负相关关系,这被称为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通 常以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必然增加3%。(也有 的经济学家提出为2. 5%),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会减少3%。以g代 表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给实际GNP带来损失的百分比,以U代表自然失业率, 一般为4%,以u代表实际失业率,以a代表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的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负 向关系的系数,按奥肯的计算,该系数为3。因此,超过自然失业率之上时每增加1%的失业 率而使实际GNP下降的百分比的公式是:g=a(u-u)
6.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绘制的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 互关系的曲线。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 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 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 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胀 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二者之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理论提 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胀 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模拟题
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所拥有的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增加1单位所导致的货币供给增加
3. BP曲线:满足BP=0的收入与利率关系
4.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上升意味着失业率下降
解答题
1. 按照收入法,国债支付的利息计入GDP。
2. 实际GDP等于名义GDP除以价格指数。
3. 边际消费倾向等于消费除以收入。
4. 当政府减税时,IS曲线向右移动。
5. 货币是人们广为接受的支付手段。
6. 提高出口退税率属于货币政策。
7. 累进所得税是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
8. 货币工资的粘性指的是货币工资调整得较慢。
9. 结构性失业是劳资纠纷造成的失业。
10.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设了规模报酬递增。
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简述为什么GDP不是准确的经济福利指标。
2. 画图说明LM曲线的推导。
3. 用IS-LM模型分析降低税率的影响。
4. 讨论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5.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计算题(20分)
假设一个经济中消费C=100+0.8YD,投资I=70,政府购买G=150,转移支付TR=100,所得税税率t=0.20。
① 计算均衡收入。
② 计算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③ 计算财政盈余BS。
④ 假设税率t提高到0.25,重新计算均衡收入和乘数。
学习经济学,就是要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国家的属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经济学最低工资分析图示,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 )
本文 配资注册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www.yao-cn.com/html/578.html
本文由[配资注册机构名称]原创撰写,著作权归[配资注册机构名称]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摘编、修改、传播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